- 關于開展上門經(jīng)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wǎng)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總沒精打采是氣虛了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楊 璞 □副教授 王小丁
沒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
生活中,大家都會有沒精打采的時候,但如果你經(jīng)常沒精打采,西醫(yī)體檢又查不出問題,從中醫(yī)角度講,很可能是氣虛了。中醫(yī)認為,氣虛則四肢肌肉失養(yǎng),周身倦怠乏力。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谷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從臟腑的角度,氣虛還包括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諸證。
氣虛者不一定都是瘦弱的人,有不少氣虛的人都偏胖,但胖而不實,肌膚摸上去很松軟,肌肉不結實,我們常說這種胖叫“虛胖”。氣虛者最怕炎夏和寒冬,為什么?因為這類人一熱就容易出汗,一降溫就怕冷怕風,比較“嬌氣”。凡氣虛之人,忌吃破氣耗氣之物,忌吃生冷性涼、油膩厚味、辛辣食物。什么樣的食物適合氣虛的人吃?以下七種食材都是有助改善氣虛體質的好食物。
①粳米。粳米性平,味甘,能補中益氣。食療學鼻祖、唐代著名食療學家孟詵稱粳米能“溫中,益氣”。清代名醫(yī)王孟英還把粳米粥譽為“貧人之參湯”。他說,貧人患虛癥,以濃米湯代參湯。
②雞肉。雞肉性溫,味甘,有溫中、益氣、補精、養(yǎng)血的功效。無論氣虛、血虛、腎虛,皆宜食之。民間對氣虛之人,有用黃芪煨老母雞的習慣,更能增加補氣作用。
③鰱魚。鰱魚性溫,味甘,能入脾肺而補氣。明代著名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鰱魚有“溫中益氣”的功效。清代食療專家王孟英也認為,鰱魚有“暖胃,補氣,澤膚”的功效。所以氣虛者宜食。
④桂魚。桂魚可以補氣血、益脾胃。早在五代時期的藥學著作《日華子本草》中便記載桂魚有“益氣”的功效。宋代藥學著作《開寶本草》中記載桂魚有“益氣力,令人肥健”的功效。尤以氣虛兼脾虛者最宜。
⑤大棗。大棗性溫,味甘,有益氣補血的功效,歷代醫(yī)家常用于氣虛患者。孟詵稱大棗可以“補不足氣,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所以,氣虛者宜用大棗煮食為佳。
⑥山藥。山藥為補氣食品,《本草綱目》記載它能“益腎氣,化痰涎,潤皮毛”。
- [事件]很多強迫癥未及時就診04-30
- [事件]膽經(jīng)-人體有條易堵路線04-30
- [事件]尿液就像身體的日記04-30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癥04-29
- [事件]手腳突然變色 警惕雷諾現(xiàn)象04-29
- [事件]中風后記性不好能治嗎04-29
- [事件]雙腳為“高脂”報警04-28
- [事件]警惕血壓突然“爆表”04-28
- [事件]很多強迫癥未及時就診04-30
- [事件]膽經(jīng)-人體有條易堵路線04-30
- [事件]尿液就像身體的日記04-30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癥04-29
- [事件]手腳突然變色 警惕雷諾現(xiàn)象04-29
- [事件]中風后記性不好能治嗎04-29
- [書評]徐說內經(jīng)素問29太陰陽明論...04-28
- [事件]雙腳為“高脂”報警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