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北京女性上海男性最長壽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3-5-6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最新研究評估,國人預期壽命2035年將達81.3歲,男女差距逐漸拉大 北京女性上海男性最長壽
國人預期壽命穩(wěn)步上升
該研究涵蓋中國大陸31個省級單位,納入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監(jiān)測點系統、婦幼健康監(jiān)測系統、人口普查和人口統計調查的數據,以評估、預測國人未來預期壽命。預期壽命是指當前出生的人口在各年齡組死亡率保持現有水平不變的情況下,平均預期可存活的年數。研究總體結果顯示,2019年中國大陸人均預期壽命為77.7歲,到2035年將達81.3歲,其中女性為85.1歲,男性為78.1歲。具體則有以下特點:
北京女性、上海男性預期壽命最高。研究預測,到2035年,北京市女性預期壽命最高,可能達92.6歲,其次為廣東?。?1.6歲)、浙江?。?0.5歲)、上海市(90.3歲)。2035年,北京市女性的預期壽命超過90歲的概率為81%,廣東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女性突破90歲的概率分別為78%、62%和54%。男性預期壽命最高的地區(qū)是上海市,2035年可能達83.9歲,隨后為北京市(83.6歲)、浙江省(82.4歲)、廣東省(82.2歲)。上海市男性2035年預期壽命超80歲的概率為98%,北京市、浙江省、廣東省、江蘇省和福建省的男性預期壽命超80歲的概率均超50%。
廣東女性、西藏男性預期壽命增幅最大。研究預測,所有省份預期壽命均將大概率持續(xù)增長,女性增幅最大的是廣東省、北京市、浙江省和福建省,分別增長6.3、5.7、5.5和5.1歲;西藏自治區(qū)、福建省、廣東省和吉林省的男性預期壽命增長幅度最大,分別增長4.9、4.4、4.3和4.1歲。
男女預期壽命差距繼續(xù)增大。研究預計中國大陸男女預期壽命差距將從2019年的6.2歲增長到2035年的7歲。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遼寧省、廣東省和北京市2019年預期壽命性別差異最大,分別為7.7歲、7.4歲、7.3歲和7.1歲;吉林省最低,為2.7歲。到2035年,除西藏自治區(qū)、吉林省和貴州省外,所有省份的性別差異都將增加。
疾病譜隨經濟發(fā)展而改變
“過去幾十年里,中國在改善健康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闭撐牡牡谝蛔髡摺⒛暇├砉ご髮W公共事務學院循證社會科學與健康研究中心副教授柏如海說,國人預期壽命的增長與各年齡段死亡率的降低有關,如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低,另外,近些年預期壽命的增加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腫瘤死亡率的下降有關。這些死亡率的降低得益于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比如醫(yī)療水平提高,改善了許多疾病的治療結局,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基本醫(yī)療保險制度的推行,減輕了患者的疾病經濟負擔;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國人健康素養(yǎng)提升,更多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居民營養(yǎng)狀況改善,國民營養(yǎng)素攝入充足、優(yōu)質蛋白攝入不斷增加。
通過本次調查發(fā)現,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預期壽命領跑全國。柏如海對此分析,這主要與國內不同地區(qū)疾病負擔差異有關。相比一些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經濟水平相對不發(fā)達的地區(qū)不僅面對著較高的新生兒相關疾病、傳染性疾病負擔,腦血管疾病、胃癌等負擔也很高。另外,道路交通傷害也是重要死因,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縮短預期壽命。
至于為何女性相比男性預期壽命更長,“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生活習慣上的影響?!卑厝绾Uf,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數據都反映出類似現象,即女性平均活得更長。有研究認為,基因、激素分泌等的不同,造成男女在疾病易感性存在差異。但后天生活習慣的影響或許更大,男性吸煙、過量飲酒行為通常多于女性,肥胖患病率也高于女性,而女性做家務更多,吃得更健康一些,這些都對延壽有益。
延長健康壽命更重要
研究表明,多數省份人口預期壽命增長與老年人壽命延長有關。中國健康管理協會保健療養(yǎng)分會副會長韓萍表示,預期壽命增長,意味著健康預期壽命和非健康預期壽命都可能增長。增長健康預期壽命,提高生命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如果健康“不長壽”,甚或失智失能,不僅個人痛苦,生活質量不高,也會增加家庭和社會負擔。因此,一定要重視健康預期壽命的增長。
諸多研究證據顯示,慢性病不僅是影響預期壽命的主要因素,也是縮短健康預期壽命的關鍵原因。韓萍表示,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總體上供給不足、分布不均衡,是造成很多患者跨區(qū)域就醫(yī)、增加醫(yī)療成本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影響各地區(qū)慢性病防治水平的硬件因素。為此,國家層面正在積極推進醫(yī)聯體建設、區(qū)域醫(yī)療中心布局、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下沉以及基層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設等。此外,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做好健康管理:
提升健康素養(yǎng)。2021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yǎng)水平為25.4%,而上海市、北京市居民健康素養(yǎng)水平已分別達到38.25%和36.4%,但在經濟水平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qū),健康素養(yǎng)水平僅為19.42%。“健康素養(yǎng)包括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素養(yǎng)、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yǎng)、基本技能素養(yǎng)三大方面。健康知識匱乏且誤區(qū)多,是慢性病高發(fā)的原因之一。”韓萍說,政府層面的健康積極倡導對居民提升健康素養(yǎng)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另外,在信息時代,個人獲取健康信息的渠道很多,關鍵是個人要把健康當作人生大事,主動提升健康素養(yǎng)。但須注意選擇專業(yè)書籍、權威媒體等靠譜的渠道獲取健康知識,遇到健康問題時,應尋求專業(yè)人士的幫助,科學就醫(yī),不輕信偏方,不迷信“神醫(yī)神藥”。
增加身體活動,科學健身。隨著社會進步,物質豐富,代步工具增多,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的身體活動多年來持續(xù)下降。國內外大量研究證實,缺乏身體活動(如久坐不動)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第四位死亡危險因素。《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設定了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目標,為每周參加體育鍛煉頻度3次以上,每次持續(xù)時間30分鐘以上,強度達到中等以上。韓萍說,增加身體活動,特別是有規(guī)律的運動,不僅能明顯降低慢性病患病率,還能改善身心健康狀態(tài)。提升身體活動水平不僅要著眼于養(yǎng)成科學、規(guī)律的運動習慣,還要學會將身體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例如,多做做家務、多買菜做飯、多騎車通勤等,都可以增加身體活動。
優(yōu)化飲食結構,合理膳食?!吨袊用裆攀持改希?022)》指出,廣東省、福建省、浙江省等地居民習慣清淡飲食、偏好新鮮食材及原汁原味(少油、少鹽、少糖)的膳食,這也是這些地區(qū)慢性病患病率低于西北省份且壽命更長的原因之一。韓萍建議大家合理搭配三餐,選擇健康飲食與烹飪模式,堅持多吃果蔬、適量吃肉蛋奶、主食粗細搭配等基本膳食原則。
戒除不良嗜好。吸煙與過量飲酒是重要健康危害因素。韓萍說,經濟相對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居民,吸煙率和飲酒率都要高于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所以健康危害也更大,應加強這些地區(qū)的戒煙限酒相關科普宣教。
受訪專家:
南京理工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循證社會科學與健康研究中心副教授 柏如海
《生命時報》 2023-04-14 第1696期 第1版3月30日,我國學者在國際醫(yī)學期刊《柳葉刀·公共衛(wèi)生》上發(fā)表研究稱,中國大陸人均預期壽命將繼續(xù)增加,到2035年或增長到81.3歲,大概率能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及《“十四五”國民健康規(guī)劃》的預期壽命增長目標。其中,部分省份女性預期壽命將可能超過90歲。

國人預期壽命穩(wěn)步上升
該研究涵蓋中國大陸31個省級單位,納入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監(jiān)測點系統、婦幼健康監(jiān)測系統、人口普查和人口統計調查的數據,以評估、預測國人未來預期壽命。預期壽命是指當前出生的人口在各年齡組死亡率保持現有水平不變的情況下,平均預期可存活的年數。研究總體結果顯示,2019年中國大陸人均預期壽命為77.7歲,到2035年將達81.3歲,其中女性為85.1歲,男性為78.1歲。具體則有以下特點:
北京女性、上海男性預期壽命最高。研究預測,到2035年,北京市女性預期壽命最高,可能達92.6歲,其次為廣東?。?1.6歲)、浙江?。?0.5歲)、上海市(90.3歲)。2035年,北京市女性的預期壽命超過90歲的概率為81%,廣東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女性突破90歲的概率分別為78%、62%和54%。男性預期壽命最高的地區(qū)是上海市,2035年可能達83.9歲,隨后為北京市(83.6歲)、浙江省(82.4歲)、廣東省(82.2歲)。上海市男性2035年預期壽命超80歲的概率為98%,北京市、浙江省、廣東省、江蘇省和福建省的男性預期壽命超80歲的概率均超50%。
廣東女性、西藏男性預期壽命增幅最大。研究預測,所有省份預期壽命均將大概率持續(xù)增長,女性增幅最大的是廣東省、北京市、浙江省和福建省,分別增長6.3、5.7、5.5和5.1歲;西藏自治區(qū)、福建省、廣東省和吉林省的男性預期壽命增長幅度最大,分別增長4.9、4.4、4.3和4.1歲。
男女預期壽命差距繼續(xù)增大。研究預計中國大陸男女預期壽命差距將從2019年的6.2歲增長到2035年的7歲。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遼寧省、廣東省和北京市2019年預期壽命性別差異最大,分別為7.7歲、7.4歲、7.3歲和7.1歲;吉林省最低,為2.7歲。到2035年,除西藏自治區(qū)、吉林省和貴州省外,所有省份的性別差異都將增加。
疾病譜隨經濟發(fā)展而改變
“過去幾十年里,中國在改善健康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闭撐牡牡谝蛔髡摺⒛暇├砉ご髮W公共事務學院循證社會科學與健康研究中心副教授柏如海說,國人預期壽命的增長與各年齡段死亡率的降低有關,如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低,另外,近些年預期壽命的增加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腫瘤死亡率的下降有關。這些死亡率的降低得益于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比如醫(yī)療水平提高,改善了許多疾病的治療結局,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基本醫(yī)療保險制度的推行,減輕了患者的疾病經濟負擔;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國人健康素養(yǎng)提升,更多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居民營養(yǎng)狀況改善,國民營養(yǎng)素攝入充足、優(yōu)質蛋白攝入不斷增加。
通過本次調查發(fā)現,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預期壽命領跑全國。柏如海對此分析,這主要與國內不同地區(qū)疾病負擔差異有關。相比一些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經濟水平相對不發(fā)達的地區(qū)不僅面對著較高的新生兒相關疾病、傳染性疾病負擔,腦血管疾病、胃癌等負擔也很高。另外,道路交通傷害也是重要死因,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縮短預期壽命。
至于為何女性相比男性預期壽命更長,“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生活習慣上的影響?!卑厝绾Uf,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數據都反映出類似現象,即女性平均活得更長。有研究認為,基因、激素分泌等的不同,造成男女在疾病易感性存在差異。但后天生活習慣的影響或許更大,男性吸煙、過量飲酒行為通常多于女性,肥胖患病率也高于女性,而女性做家務更多,吃得更健康一些,這些都對延壽有益。
延長健康壽命更重要
研究表明,多數省份人口預期壽命增長與老年人壽命延長有關。中國健康管理協會保健療養(yǎng)分會副會長韓萍表示,預期壽命增長,意味著健康預期壽命和非健康預期壽命都可能增長。增長健康預期壽命,提高生命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如果健康“不長壽”,甚或失智失能,不僅個人痛苦,生活質量不高,也會增加家庭和社會負擔。因此,一定要重視健康預期壽命的增長。
諸多研究證據顯示,慢性病不僅是影響預期壽命的主要因素,也是縮短健康預期壽命的關鍵原因。韓萍表示,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總體上供給不足、分布不均衡,是造成很多患者跨區(qū)域就醫(yī)、增加醫(yī)療成本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影響各地區(qū)慢性病防治水平的硬件因素。為此,國家層面正在積極推進醫(yī)聯體建設、區(qū)域醫(yī)療中心布局、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下沉以及基層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設等。此外,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做好健康管理:
提升健康素養(yǎng)。2021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yǎng)水平為25.4%,而上海市、北京市居民健康素養(yǎng)水平已分別達到38.25%和36.4%,但在經濟水平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qū),健康素養(yǎng)水平僅為19.42%。“健康素養(yǎng)包括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素養(yǎng)、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yǎng)、基本技能素養(yǎng)三大方面。健康知識匱乏且誤區(qū)多,是慢性病高發(fā)的原因之一。”韓萍說,政府層面的健康積極倡導對居民提升健康素養(yǎng)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另外,在信息時代,個人獲取健康信息的渠道很多,關鍵是個人要把健康當作人生大事,主動提升健康素養(yǎng)。但須注意選擇專業(yè)書籍、權威媒體等靠譜的渠道獲取健康知識,遇到健康問題時,應尋求專業(yè)人士的幫助,科學就醫(yī),不輕信偏方,不迷信“神醫(yī)神藥”。
增加身體活動,科學健身。隨著社會進步,物質豐富,代步工具增多,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的身體活動多年來持續(xù)下降。國內外大量研究證實,缺乏身體活動(如久坐不動)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第四位死亡危險因素。《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設定了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目標,為每周參加體育鍛煉頻度3次以上,每次持續(xù)時間30分鐘以上,強度達到中等以上。韓萍說,增加身體活動,特別是有規(guī)律的運動,不僅能明顯降低慢性病患病率,還能改善身心健康狀態(tài)。提升身體活動水平不僅要著眼于養(yǎng)成科學、規(guī)律的運動習慣,還要學會將身體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例如,多做做家務、多買菜做飯、多騎車通勤等,都可以增加身體活動。
優(yōu)化飲食結構,合理膳食?!吨袊用裆攀持改希?022)》指出,廣東省、福建省、浙江省等地居民習慣清淡飲食、偏好新鮮食材及原汁原味(少油、少鹽、少糖)的膳食,這也是這些地區(qū)慢性病患病率低于西北省份且壽命更長的原因之一。韓萍建議大家合理搭配三餐,選擇健康飲食與烹飪模式,堅持多吃果蔬、適量吃肉蛋奶、主食粗細搭配等基本膳食原則。
戒除不良嗜好。吸煙與過量飲酒是重要健康危害因素。韓萍說,經濟相對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居民,吸煙率和飲酒率都要高于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所以健康危害也更大,應加強這些地區(qū)的戒煙限酒相關科普宣教。
有關【長壽】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很多強迫癥未及時就診04-30
- [事件]膽經-人體有條易堵路線04-30
- [事件]尿液就像身體的日記04-30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癥04-29
- [事件]手腳突然變色 警惕雷諾現象04-29
- [事件]中風后記性不好能治嗎04-29
- [事件]雙腳為“高脂”報警04-28
- [事件]警惕血壓突然“爆表”04-28
最新文章
- [事件]很多強迫癥未及時就診04-30
- [事件]膽經-人體有條易堵路線04-30
- [事件]尿液就像身體的日記04-30
- [事件]老年皮炎常伴合并癥04-29
- [事件]手腳突然變色 警惕雷諾現象04-29
- [事件]中風后記性不好能治嗎04-29
- [書評]徐說內經素問29太陰陽明論...04-28
- [事件]雙腳為“高脂”報警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