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chuàng)>> 書評>> 精讀內經.靈樞.經脈第十

精讀內經.靈樞.經脈第十

byb.cn
[書評] 作者 :XJ 日期:2014-4-14 09:19
【分頁導航】


  【原文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余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栗不復。

 

  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虛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本段翻譯


  大腸的經脈手陽明經,起始于食指的指端,沿著食指拇側的上緣,通過拇指、食指歧骨之間的合谷穴,向上行至拇指后方、腕部外側前緣兩筋之中的凹陷處,再沿前臂外側的上緣,進入肘外側,然后沿上臂的外側前緣,上行至肩,出于肩峰的前緣,再向后上走到脊柱骨之上而與諸陽經會合于大椎穴,然后再折向前下方,進入缺盆,并下行而聯(lián)絡于與本經相表里的臟腑—肺臟,再向下貫穿膈膜,而聯(lián)屬于本經所屬的臟腑—大腸腑;另有一條支脈,從缺盆處向上走至頸部,并貫通頰部,而進入下齒齦中,其后再從口內返出而挾行于口唇旁,左右兩脈在人中穴處相交匯,相交之后,左脈走到右邊,右脈走到左邊,再上行挾于鼻孔兩側,而在鼻翼旁的迎香穴處與足陽明胃經相銜接。大腸經循行動畫http://www.180tramadol.com/doc_50-2.aspx


  手陽明大腸經之經氣發(fā)生異常的變動,就會出現牙齒疼痛,頸部腫大等癥狀。手陽明大腸經上的腧穴主治津液不足的疾病,其癥狀是眼睛發(fā)黃,口中干燥,鼻塞或出鼻血,喉頭腫痛以致氣閉,肩前與上臂疼痛,食指疼痛而不能活動。本經經氣有余時,就會出現經脈所過之處發(fā)熱而腫的病象。本經經氣不足時,就會出現發(fā)冷顫抖,不易恢復溫暖等病象。


  治療上面這些病證時,屬于經氣亢盛的就要用瀉法,屬于經氣不足的就要用補法;屬于熱的就要用速針法,屬于寒的就要用留針法;屬于陽氣內衰以致脈道虛陷不起的就要用灸法;既不屬于經氣亢盛也不屬于經氣虛弱,而僅僅只是經氣運行失調的,就要用本經所屬的腧穴來調治。屬于本經經氣亢盛的,其人迎脈的脈象要比寸口脈的脈象大三倍;而屬于本經經氣虛弱的,其人迎脈的脈象反而會比寸口脈的脈象小。


搜索